日媒称中国废水污泥处理需求快速增长 日企看到商机

2017-08-04

导读:尽管中国国内也有经营污泥处理设备的企业,但这些设备在使用中有时会发生故障,有经验的海外厂商正逐渐受到重视。日媒称,为应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废水污泥处理需求,日本国内各家水处理企业正在强化技术开发和在中国当地的营业。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4日报道,在中国,即使是城市地区废水污泥的处理率也只有50%左右,中国政府提出了提高处理率的目标,日本各家企业希望抓住这种新需求。日本三菱电机开始在中国北方当地的污水处理厂验证利用臭氧抑制废水污泥生成量的新技术,据悉,利用超高浓度臭氧破坏和分解作为污泥生成源头的微生物细胞,能够将污泥的排放量减至一半以下。三菱电机将综合考虑用于生成臭氧的氧气采购费用等运行成本和污泥废弃费用,通过实际验证寻找最佳的污泥处理方式,计划从2018年度开始实现商业化。报道称,这项污泥处理基础技术大约10年前被开发出来,但由于日本国内确立了其他处理方式所以并未普及。三菱电机的环境系统技术部长古川诚司表示,“在污泥处理设备的平台尚未构筑的中国才有横向推广新技术的空间”,计划扩大销售。此外,日本国内大型水处理企业月岛机械也在抓紧与中国当地企业合作,将在中国扩大销售已在日本投入使用的废水污泥干燥和烧结设备。尽管中国国内也有经营污泥处理设备的企业,但这些设备在使用中有时会发生故障,有经验的海外厂商正逐渐受到重视。月岛机械在上海和广州等地与多家当地贸易企业合作,包括2016年度从上海接到的订单等在内,目前已经接到4笔订单,今后也将以日本制造的设备和实际业绩为武器,开拓中国内陆和南部地区的市场。此外,为了建设将废水污泥和工厂废弃物混合后进行焚烧的焚烧炉,日本JFE工程公司2016年度开始在沈阳市实施调查。报道称,以城市地区为中心,中国拥有2000多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地区的普及率超过90%。不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城市地区的污泥处理率只有53%,其余部分大多未经烘干和烧结处理就直接抛弃到山区和海洋里,但中国政府已经在2016年开始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前将城市地区的污泥处理率提高到95%的方针。
查看更多
5大实践工艺有效处理分散式污水

2017-07-29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生活污水又具有排放量大,有机物含量高,排放形式粗放等特点,因此我国也开始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就目前我国推广情况来看,常见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一体化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稳定塘技术等。已经有多个项目开始因地制宜选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体化处理系统该种处理工艺采用的是中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包含了接触氧化反应器、净化槽处理系统等模块。据了解,一体化处理系统对于TN、TP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很高,也能够有效剥离生活污水中的COD、NH4+﹣N等物质。经过一体化处理系统,排除的水体质量基本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江苏沭阳李恒镇500T/D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采用的就是这种工艺,A/O结合接触氧化工艺发挥了占地面积小、出水质量高、便于维护等优点。该项目建立的站区还设置了PLC及远程监控系统,在就地、实时、远程监控的同时,实现污水处理厂的自动运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首先要能发挥植物的价值,这是决定该系统最终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就是需要人工介质、植物和微生物三方进行各种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TN、TP、BOD的去除作用较为明显,在于藻塘结合的前提下,也可以提高对N的去除率。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的就是该种工艺,沙心涌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一级B类标准。其表面上就是一个人工湿地公园,内里却将水生植物变成了一层层的“过滤网”。该项目全程自动“消化”污水,日处理能力约200吨。稳定塘处理技术相较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更多是利用微生物起到降解、沉降、转化和截滤作用。稳定塘主要分为四类: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和曝气塘。稳定塘处理工艺对NH4+﹣N、COD、BOD等都有一定的去除率,受环境影响,最终去除率也会有一些差别。稳定塘处理系统目前也是分散式污水处理较为常用的工艺,绥化市氧化塘就是个典型的案例。该塘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有抽升站两座,净化之后水质能够达到农田灌溉标准。而且,现在很多农业生产会选择氧化塘处理污水,因为其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能够提供水肥资源,还能提高土壤肥力。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具有不错的除SS、COD、BOD、硝化、氮、磷等物质的作用。无论是深度处理,还是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曝气生物滤池。都有着很好的实践效果。因此,该种工艺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处理体系中。 北京通州宋庄镇就采取了这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其设计的循环生物滤池工艺让两组生物滤池同时运行。由于自带调节功能,所以无需增设调节池,出水水质也能够达到一级A标准。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该项目还强化了抗水质水量冲击,保持稳定运行的特定,尽量节省耗能。组合工艺随着农村生活污水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去除的有机物或者有害物质更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更加倾向于采取组合工艺,实现更大程度的净化。例如,张家港锦丰南港村项目综合采用了调节厌氧/缺氧池+脉冲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工艺,昆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和二期工程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南岗村项目是充分考虑了地形,还有周边生态等一系列条件,针对需求确定了这样排列组合的工艺。昆山市的项目,一期采用了调节池提升泵站+一体化生物处理装置(带物联网技术)+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氧化塘工艺,二期则还加强了生态处理环节,增添了一个过滤区和一个阻滤池。  
查看更多
沈阳出新招让黑臭水体变清亮

2017-07-19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的河水污染该怎么治理?辽宁省沈阳市通过“清除污染源、恢复水生态、建起防护网”等办法,对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还市民一个清亮的水环境。  辉山明渠是一条具有泄洪和排水双重功能的河道。河水从辉山水库至浑河入口,全长约11公里,贯穿大东、沈河两个行政区,最后汇入浑河。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居民小区没有铺设污水管网,居民生活污水被直接排放到辉山明渠,导致河水污染。  “辉山明渠截污工程共分4个标段,现均已进场施工。截污工程总长度8891米,目前已完成700米。”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污水管线施工之后,沿线的生活污水将由截污管道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和雨水的分流,截断污染源。  今年,沈阳对五条运河水系进行“治臭”,新开河、南运河、卫工明渠、辉山明渠及满堂河段都将开展截污工程。五条运河水系截污工程共分为19个标段,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18个标段已进场施工。
查看更多
成都首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完工

2017-07-16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科学城中路西段北侧,占地85.7亩,规划总规模10万吨/日,服务范围包括天府新区核心区,服务面积55平方公里,其配套污水干管沿鹿溪河上下游两岸敷设,全长11公里。项目投资8.5亿元,由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天投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成都兴天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等。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地面层是一个活水公园。该公园将利用污水厂的高品质再生水,以地下涌泉的形式汩汩流出,潺潺流水梯次流过层层生态草塘,各类植物间布其中,人行栈道串联其间,形成一个融休闲游憩与水环境科普为一体的亲水景观空间。  污水处理厂主体分为地下两层:  负一层是操作层,所有仪器、仪表和控制设施都分布在该层,人员的检修作业也在该层进行。  负二层是水工艺处理层,MBR生化池、膜池、生物除臭、接触消毒池、臭氧间及活性炭滤池等,所有工艺污水处理池都在该层。  地面公园,供市民游客享受阳光草坪;地下污水处理厂,为天府新区核心区水资源循环利用保驾护航……成都晚报记者昨日获悉,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将于8月底通水试运行。该厂是成都市首个PPP模式水环境整治项目、第一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也是四川最大规模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关键词:地埋式  用地比地面污水厂节省一半  记者昨日探访施工现场获悉,该厂主体已完工,设施设备安装进度已达80%,主体结构周围的地下土层已陆续开始回填。  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经理许洪搏介绍,该厂正在安装的设备设施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另外5万吨/日的设备安装将根据天府新区核心区的发展速度择机建设),可提供高品质再生水规模1万吨/天,普通再生水4万吨/天,再生水通过综合管廊中的再生水管道输送至各使用终端,用于冲厕、道路洒扫、绿化浇洒、环境用水、河道补水等。  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到底长啥样?许洪搏借助项目沙盘进行了讲解。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地面层是一个活水公园。该公园将利用污水厂的高品质再生水,以地下涌泉的形式汩汩流出,潺潺流水梯次流过层层生态草塘,各类植物间布其中,人行栈道串联其间,形成一个融休闲游憩与水环境科普为一体的亲水景观空间。  污水处理厂主体分为地下两层:负一层是操作层,所有仪器、仪表和控制设施都分布在该层,人员的检修作业也在该层进行;负二层是水工艺处理层,MBR生化池、膜池、生物除臭、接触消毒池、臭氧间及活性炭滤池等,所有工艺污水处理池都在该层。  许洪搏介绍,与普通地面污水处理厂相比,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致节约了50%。  关键词:生物除臭  除臭等级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除了埋在地下看不到,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还有一大特点:闻不到。“大部分地面污水处理厂的空气环境都与大气相连,异味直接散发掉了;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是一个封闭空间,除臭至关重要。”许洪搏称,为降低环境影响,该厂采用了成熟的生物除臭工艺,除臭等级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事实上,不仅是建成后运用的水处理工艺亮眼,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从设计开始就有“杀手锏”——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有了它,我们的建设指南就不再是各种管线的平面图纸,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三维模型。”许洪搏透露,在建筑信息模型的辅助下,仅设计阶段就揪出1000多处管线碰撞。“如果用的还是一张张平面图纸,这些问题纠正起来就很慢,甚至可能到施工阶段才发现,然后不得不返工,费时又费钱。”  据了解,一座与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同等规模的地面污水处理厂建设工期约为18个月。而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从去年11月开工,到今年8月底通水试运行,工期仅10个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带来的便利。  许洪搏表示,建成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还将继续服务于该厂的运营,“比如某根管道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可在平板电脑上直接察看到故障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从而快速精准地处置。”  关键词:科普教育  青少年可近距离了解水处理知识  当然,地面上也并非全然不见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身影,该厂的综合楼、科普展示厅、景观排气塔等地面建筑就分布在活水公园。  其中,综合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含中央控制室、化验室、管理办公室等功能区块。由于采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屋顶海绵式雨水系统、光导集光等绿色技术,这栋大楼也是一座环境友好的绿色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兴天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将以天府新区绿色发展为背景,结合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特点,把科普展示厅建成一座向公众开放的集科学试验、环保教育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许洪搏介绍,未来全市的大中小学生都有机会到此实地参观了解“全地下式污水处理”“超滤膜技术”“深度再生水处理技术”“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技术”等绿色的水处理知识。
查看更多
美国田纳西州一电厂地下水被报道砷超标300倍

2017-07-13

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向来以水质甘甜著称,弗林特水污染危机期间还慷慨捐助1.2万瓶饮用水。然而,本周一项调查显示,孟菲斯一座火电厂的地下水砷、铅含量超标。消息传出,当地民众哗然。  美联社14日援引田纳西州环保部门官员的话报道,根据最新检测结果,孟菲斯西南部艾伦火力发电厂的地下水砷、铅含量超过安全饮用水标准。在其中一个监测点,地下15米深处水中的砷含量比美国联邦饮用水标准高出300多倍。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发言人斯科特·布鲁克斯说,眼下尚不能确定这些毒物的来源,该机构正在配合田纳西州展开调查。按照布鲁克斯的说法,“目前仍是疑点重重”,调查恐怕要持续数月。孟菲斯供水部门主管杰里·柯林斯说,将在今后数天内对这一区域的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  田纳西州环保部门发言人埃里克·沃德解释说,由于砂石含水层与地下水之间还有一个粘土层,该部门推测目前发现的超标毒物并未侵入饮用水中。  不过,孟菲斯市民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当地居民本尼·豪伊说,地下水毒物超标的消息“令人坐卧不安”,“这非同小可,难道我们就没从密歇根州弗林特(水污染危机)吸取教训吗?”  弗林特市2014年4月改以当地弗林特河为水源,不再从底特律地区买水,此后不断有居民投诉水质有异。2015年10月,一份报告认定水中铅含量超标、几十名儿童被检测出血铅超标。2016年1月,时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宣布弗林特进入紧急状态。直到如今,弗林特市民仍未喝上“放心水”。  孟菲斯市所在的谢尔比县官员马克·勒特雷尔表示:“水质样本中检测出如此超标的砷,我们的社区绝对无法接受这一点。”
查看更多
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 水利部如何干

2017-07-01

 农业用水一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仅有0.53,用水效率低,但节水灌溉可节水80%以上。因此,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效节水灌溉,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节水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副司长倪文进近日在“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农业发展对水的需求更大了,同时对精准灌溉和高效率用水要求也更高了。”   日前水利部、农业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到2020年,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6亿亩左右,占灌溉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2%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那么如何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倪文进认为,有六方面要调整:即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创新农业节水的投入机制、创新农业节水的机制、完善工程体系、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农业用水管理   “现在推行灌溉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不用担心挤占农业用水,作为水利部农村水利司来说,要保护农民基本用水权利,” 倪文进说,从1996年到2016年,我国总体灌溉用水维持在3200亿-3500亿立方米,尽管总用水量没有变,但是这20年间灌溉面积增加了2.4亿亩,应该说节水灌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下一步将继续推行灌溉用水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进一步完善剂量设施,完善水权的交易制度。”他强调。   创新农业节水的投入机制   他指出,在坚持以财政为主导的前提下,要用好优惠的金融政策,同时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调动各类社会主体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以水价改革为突破口   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机制,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和牛鼻子,来推进整个农田水利改革,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把产权制度明确以后,就是说能够把后面的权能进一步拓展,比如说接下来的抵押、量化股权,使更多的农民受益,同时要完善基层服务体系。” 倪文进说。   完善大中小工程体系   他认为,制约用水效率最大的因素是大中型的骨干工程。据统计,我国80%以上大中型灌区已经运行30年以上,全国大型灌区骨干设施完好率不足6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左右,大型灌溉排水泵站老化破坏率达75%左右,“五小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年均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约311万亩。大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不足90%,田间工程配套率不足50%,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分突出,所以要坚持大中小一起来做。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科技创新,使产学研更加的结合起来,也使标准和技术创新更加的紧密结合起来。” 倪文进说。   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他指出,有的地方采用了先进的灌溉技术,但是农民没有按照科学灌溉制度进行灌溉,某种意义来说用水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同时科研工作人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推广和田间地头上,这样的工程才会持续运行下去,用水效率才会提高,才能够破解农业用水紧张的局面。   据悉,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于2017年6月25至26日在北京举行。旨在通过高层次的研讨交流,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支撑和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查看更多
共238条
共40页,到第
确定